南昌大学科技处
首页» 南大科技新闻
南昌大学科技处
南大科技新闻
南大科技新闻

【经济晚报】青年博士加速南昌企业“攀高追新”

发布时间:2025-07-02

编者按630日,经济晚报以《青年博士加速南昌企业“攀高追新”》为题报道我校博士团参与南昌市“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成效,详情如下:

“‘研’在院校、‘用’在企业”“企业出题、博士答题、市场阅卷”“科研项目来源于生产一线、平台搭建在生产一线、成果转化在生产一线、论文写在生产一线”……在豫章大地上,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115名博士群体凭借“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与“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脱颖而出。他们化身87家企业的“最强大脑”,以智力支撑助力企业卸下发展包袱、提振前行信心,在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

图片1.png

江西华创走进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开展交流。

(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供图)

图片2.png

众多博士走进江西华创参观交流。

(南昌经开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供图)

搭建“立交桥”  破局“引才难”

铜箔较为常见,那厚度仅有4.5微米、一卷长度最长可达81440米的铜箔是什么样的呢?

在位于南昌经开区的江西华创新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华创”),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作,薄如蝉翼的铜箔正以微米级精度被分切、收卷,一卷卷铜箔将从这里下线,厚度仅有4.5微米的铜箔也从这里“诞生”。

深耕锂电铜箔领域,江西华创的技术优势堪称业界翘楚。6微米铜箔量产,抗拉强度高达85kgf/mm,跻身国际领先行列;3微米铜箔更实现小批量量产,一举打破国际最薄量产纪录……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创造出同行业领先产品的企业,成立至今不过三四年光景。

还有更多实践令人印象深刻:2024年,江西华创产销量均超3万吨,年产值超28亿元;2025年,产值有望冲击40亿元。更具想象空间的是,待南昌年产10万吨超薄锂电铜箔项目全部达产,预计可以实现100亿元营业收入,约4亿元年创税收,解决2000余人就业……

这样耀眼的成就,依靠什么来实现?江西华创给的答案是:“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之要,唯在得人。”尽管企业内部不乏人才,但是创新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就在日前,南昌正式公布2025年第一批“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入选名单,其中江西华创便与南昌大学赵勇博士(团长)、敖昕博士、胡正光博士组成的博士团成功结对。

走出“象牙塔”  铲除“拦路虎”

高端人才引不来、关键技术攻不破已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核心瓶颈。

“‘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以下简称‘服务行动’),架起了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连心桥’,既为博士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还为企业注入创新基因,实现‘人才增值’与‘企业增效’的双赢。”南昌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辉勇说。

于胡正光而言,加入服务行动的核心动力,在于推动自身研究向应用转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企业和社会,而不再是单纯追求发表论文。“在江西华创的专业实践中,我们亲历了前沿领域从设计构思、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完整链条,这在校园环境中是难以企及的。”胡正光坦言,此次服务行动让他走出了“象牙塔”,踏进了“泥巴地”。

敖昕与江西华创的接触始于2024年。“江西华创志在建成世界一流的铜箔公司,我们物理与材料学院的材料专业是双一流建设专业,基于共同追求一流的愿景,双方迅速达成加强校企深入合作的共识。”他回忆道:“初次接触之后,我们能源团队派出5名老师在江西华创驻厂学习、交流了近10天。随后便与江西华创通过技术讨论、分析测试、联合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有过较为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次加入‘华创博士团’,正是基于前期合作的顺势而为。”

打好“组合拳”  跑出“加速度”

在此次服务行动中,博士的服务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政策咨询等12项任务,例如参与研发、解决技术问题,开展培训、培养本土人才,指导申报专利、科技项目以及推动制定行业标准等,“一站式”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

“目前,我们与江西华创在铜箔晶体结构演变机制、铜箔在电解液中的腐蚀特性等方面有技术交流。”敖昕说。胡正光补充道:“江西华创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铜箔产品,铜箔的各项性能参数与传统铜箔相比有所改变,这使铜箔在应用中衍生出新的挑战,将来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改善生产工艺之外,还可以结合研究方向尝试优化使用方法,进而生产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产品。

常言道,今天对人才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伟力。南昌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唯有让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产业创新、产业创新更好激发科技创新,形成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才能实现“南昌制造”转向“南昌智造”,推动产业链发展能级加速跃升。聚焦服务行动,南昌向博士(团)展示了满满的诚意和诚心——

其一,给予入企博士(团)每人每年1万元工作经费补助,工作经费补助拨付至派出单位,实行包干制,由入企博士(团)自行安排使用。其二,给予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合格”等次的博士每人1万元绩效奖励;绩效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博士每人2万元绩效奖励。其三,给予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合格”等次的博士团,每个团队成员1万元绩效奖励;绩效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博士团,每个团队成员2万元绩效奖励。

青年才俊如潮水般涌入,加速南昌企业“攀高追新”。“通过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人才发力,一定能汇聚起创新驱动的磅礴力量,让南昌的科技创新生态更加生机勃勃,让‘南昌智造’‘南昌创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胡辉勇表示,南昌市科技局在南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上常年受理企业技术需求和博士服务意向,并将进行第二批集中匹配,欢迎全市企业和博士申报“一企业一博士”科技人才服务行动。

原文链接:https://www.cnjjwb.com/index.do?s=szb&c=home&m=szb_content&id=29024


南昌大学科技处

版权所有@2011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处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143 传真:0791-83969143